2014年中超各俱乐部总收入突破20亿,广告赞助成最大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6日 14:22

2014年中超各俱乐部整体营收超过200亿元,具体为20.1512亿元。广告和赞助是俱乐部资金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总额为8.345亿,相比前一年实现了显著提升。与上一年度相比,赞助商覆盖的领域更加多元,汽车和制造行业、旅游和酒店业所占比重有所增加。房地产行业在投资金额上依然占据首位,其占比为35%。

2014年中超企业的总收入为4.4亿元,其净利润2.7亿元,较往季增长了2.26倍。新赛季开始时,中国平安以每年1.5亿元的价格购得中超四年的冠名赞助,刷新了国内足球职业联赛的冠名金纪录。消息透露,各俱乐部预计能分得约1000万元,较上一赛季的570万元大幅增加。

根据相关数据球迷网,俱乐部和中超公司的资金主要依靠广告赞助,这是它们的主要进项。

收入缺少真正盈利利器

欧洲和北美的职业足球赛事收益主要依赖三个渠道:媒体授权金、现场观赛收入以及广告营销。以英格兰超级联赛为例,其资金来源中最大的一部分是媒体授权金,占比超过一半。据消息透露,今年英超通过电视转播获得的收益高达6亿英镑(折合约60亿人民币)。就连日本的职业足球联赛,电视转播的收入也已经超过了77亿日元(折合约4亿人民币)。当中超公司2014年的电视转播收益仅有3600余万时,这一数额仅占总营收的百分之九。

2014年中超门票总收入大概为1.2亿元,下滑非常显著。当年收入超过千万的俱乐部仅剩四支。这种情况主要源于几乎全部中超俱乐部都需租用比赛场地,导致每个承办主场的俱乐部至少要支出约60万元用于支付场地租赁及安保开支,并且这项开销正随着物价和人力成本的提升逐年增长。

商业拓展领域,以授权商品为例,今年中超所有俱乐部授权商品营收达两千万元,较去年的七百一十七万元显著增长,然而就整个市场而言,该数额仍然微不足道,仅相当于2013年西甲C罗个人球衣销售额的三十分之一。

畸高薪资吞噬收入增长

2014中超俱乐部总收入_中超俱乐部投入_中超广告赞助收入占比

2014年,中超的16支球队普遍在财政上入不敷出,总计亏损达到了2.22亿元。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本因素是运动员和教练员过高的报酬。根据英国《每日邮报》最近发布的数据,全球职业联赛的薪酬状况显示,中超运动员的人均年收入为20.9万英镑(折合约200万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位列第15位,但在亚洲地区则是最高的。

2014年,中超运动员的报酬总额为17.81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24%。这是自2011年以来,运动员报酬总额连续四年稳步上升的情况。广州恒大和山东鲁能分别以2.88亿元、2.86亿元的报酬总额位居前列。今年中超有7家俱乐部的运动员报酬总额突破1亿元,而报酬总额少于5000万元的俱乐部仅剩6家。

2014年中超16家俱乐部整体开销中,绝大部分都花在了运动员及教练人员的报酬和转会操作上。相比之下,欧美职业足球团队有一条核心财务准则,要求人力相关支出总额不得超过俱乐部年度营收的一半。这种不合理的薪酬体系,显然是制约中超进步的关键因素。

管办分离带来盈利机遇

十二月下旬,于中国足协职业联赛的总结性会议中,中国足协职业联赛理事会执行局负责人马成全发表讲话,他表明了中超公司承担赛事组织工作,包括场地布置、比赛日程制定以及俱乐部相关事务,而执行局则负责对赛事进行监督、办理注册以及审核准入条件。这一举措是中国足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进程中的进一步深化,预计将有助于中超联赛运行得更加和谐有序。

这个久违的好消息表明,2015年中超联赛正迈向管办分离的新阶段。得益于政策的推动,中超如今是国内最具号召力的商业比赛。然而,联赛的收入大多来自广告和赞助,在经营拓展及盈利方面,与欧美职业联赛相比还存在明显不足。这反映出中超联赛必须兼顾提升比赛质量,并且要开辟更多盈利途径,诸如媒体版权收益之类的多种收入来源,还要注入更多市场因素。

中超联赛距盈利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王辉)

标签中超俱乐部投入  

上一篇
11月25日中超会议引热议,新政动议引代表唇枪舌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