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2日 08:32
一纸通告让2019年体育版权市场最大的悬念盖棺定论。
二九日早晨,NBA与腾讯联手公布:腾讯将担任“NBA中国数字媒体独家官方合作伙伴”直至二零二五年。
尽管外界盛传腾讯与阿里达成价值十五亿美元的协议,此说法尚未获得官方确认,不过两家公司的竞争态势已使版权领域显现出激烈气氛,这一态势预示着腾讯将保持在国内体育平台领域的领先地位。
那么拿下NBA的背后是金元的魔力?恐怕并不那么简单。
头部资源,谁都想吃一口
这恐怕是NBA版权在中国争夺最为激烈的一次。
可能有人记得2015年开春时腾讯以五亿美元获得2015至2020赛季NBA播放权的事迹,那个价格首次让国内观众体会到版权市场的天价行情。不过与现在相比,那份震撼感略显不足,毕竟现在腾讯又多了一位实力雄厚的竞争者阿里巴巴。
一方面,在体育版权领域,腾讯一直主打篮球的头部资源。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篮球迷对NBA的关注度达到了83.8个百分点,由于本身具备深厚的篮球底蕴,以前腾讯公司对于足球版权的竞争表现得并不积极。
另一方面,多年经营下来,腾讯的相关组织,包括内容制作和会员服务,都围绕NBA发展壮大。
腾讯体育的总经理赵国臣表示,NBA项目消耗了公司几乎一半的工作人员资源,失去这项版权如同被掏空根基,保留则代表维持领先地位。
由于NBA拥有丰富的资源条件,在新的合约阶段开始之际,无法确保不会出现新的竞争者加入。
去年就已经有说法,下一阶段NBA的授权权会被腾讯、阿里巴巴以及咪咕争抢,今年三月,NBA中国与阿里巴巴宣布深化战略合作,阿里巴巴高管蔡崇信进入NBA中国董事会,这让外界更加认为阿里巴巴对NBA很感兴趣。
进入2019年之后,阿里巴巴在体育版权领域的意愿变得十分显著,这种程度前所未见。在足球方面,阿里巴巴与苏宁就PP体育的联手计划,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篮球方面,各种消息表明,阿里巴巴已经投身于与腾讯争夺NBA版权的竞争中。
阿里巴巴拓展体育版权领域的目标显而易见,一方面是为了提升自身在体育内容分发渠道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有一套明确的商业布局:借助体育赛事和资讯吸引流量,从而为旗下的电子商务平台输送潜在客户。
统计资料也表明,年龄介于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的中国球迷比例达到了六十七分之一百一,而且女性观众数量正在飞速增长,女性观看赛事活动的平均时间长度,已经超过了男性观众平均观赛时长的五分之一十一点四。
就目前的市场运作方式来讲,阿里巴巴并不愿意一直做个局外人,在NBA的精彩赛事中袖手旁观,从长远的发展蓝图来看也是如此。
腾讯的NBA演播室。
腾讯的优势在哪?
不过NBA管理机构反复斟酌,最后还是决定不聘用阿里,转而与腾讯合作。
腾讯真的赢得了这场价格竞争吗?有消息人士表示,阿里巴巴给出的报价同样不低,那么NBA究竟在意什么?
不得不承认,腾讯具备显著的早期优势地位。经过多年掌控NBA权益,腾讯不仅聚集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其团队管理版权的业务水平也获得了显著提升,并且腾讯自身的平台资源同样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借助腾讯体育、腾讯网、腾讯视频、微信、QQ、微视这些数字媒体与社交平台之间的相互配合,它在体育信息的发布和扩散方面,明显比其他对手做得更出色。
2018至2019年度的篮球联赛里,有4.9亿观众借助腾讯渠道观看了NBA的现场直播和相关视频内容,这个数据是2014至2015年时期的近三倍;同时,超过两千一百万观众通过直播方式看到了2018至2019年NBA总决赛的第六场对决。
而《年度大数据报告》表明,2018年全年,腾讯的NBA用户使用了五亿件道具,用户忠诚度方面,经过长期市场培育的腾讯远非毫无基础的阿里可以相比。
根据用户感受,2018年腾讯体育播出的NBA比赛共计1491场,其中免费赛事有418场,占总赛事数量的28%比例,表明非付费者除去停赛日,每日可观看1.8场,而高级会员每天则能收看6.3场
腾讯制作了多档关于NBA的自制节目,这些节目并非直播形式,同样能够迎合不同观众的兴趣。
去年发布的库里专题影片《三分信念》收获了广泛赞誉,此前面世的《NBA传奇》总观看次数突破两亿大关,此外诸如《超级企鹅联盟》等以篮球为核心的联赛和真人节目,在跨界融合方面成效显著,吸引了大量篮球外围爱好者关注。
女主播也为腾讯NBA吸粉不少。
NBA推广,用户才是核心
在这场重要竞争里,很难断言阿里巴巴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扩展和巩固NBA的权益,不过,腾讯以往合作取得的良好成果,显然让NBA对它产生了更大的信任。
NBA中国负责人张墀驹反复强调,腾讯体育的直播规模和直播水准能够同ESPN看齐。
另有统计表明球迷网,腾讯合作之前,NBA在国内网络中的覆盖人群为1.8亿,合作之后,该运动在全平台上的独立用户数已增至4.3亿。
凭借NBA项目运作的成功,腾讯体育在五月时月度活跃用户数量攀升至四千七百七十一万(信息源自官方数据),稳居国内体育平台首位,然而,阿里巴巴多年来对体育版权领域采取漠视态度,这恰恰形成了其发展中的明显不足。
内容运营上既无经验可循,体育用户层面也缺乏足够的基数。
经过仔细权衡,篮球联赛最终会倾向于支持那些配合无间的老搭档,而不会去冒险接纳新的队友。
应当承认,NBA关注的不只是版权收益,这个成功的职业联盟非常懂得如何运营,只有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才能让收益达到最高,如果用户体验变差,影响了NBA在中国的拓展,那就会造成损失。
确实,即便传言中五年内十五亿美元的说法有待考证,新一轮合作的价格肯定会有显著提升,因此社会各界更加密切地注视着腾讯未来的管理方式,毕竟在中国体育领域,怎样用收益来补偿巨大的版权支出始终是一个难题。
腾讯集团作为网络企业,其整个体系从篮球联赛中获取的浏览量价值确实可观,然而借助成功管理换取实际收益才更有力道。
值得注意的一个情况是,2014年NBA在美国本土的交易额达到了惊人的240亿美元,这个数字是上一个合同周期的三倍,从这点可以推断出NBA对各个市场的态度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