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赛事付费直播起源:NBA版权之争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7日 08:17

腾讯开展体育赛事付费直播业务,其起因与NBA版权纠纷有关。今年1月,腾讯以高额费用与NBA达成一项五年合作协议,NBA将原本由新浪、乐视和腾讯三家共享的权益,转而独家授予腾讯。根据合同规定,五年内总金额达5亿美元,折合每年1亿美元的版权费用,是新浪上赛季每年2000万美元合同额的五倍。

商业领域互动频繁,场面十分活跃。最初传播NBA赛事的是搜狐平台,后来新浪介入,从搜狐手中夺取了相关权益。不过新浪并非唯一拥有播映权,腾讯、乐视等公司也能转播部分比赛,只是可选择的场次有限,自主决定的空间也不大。现在资金雄厚的某视频平台,已经购得了转播资格,开始尝试收费点播的新模式。开春之际,腾讯初次取得专有播放权,众多行业专家便预测,若要任性观看NBA视频即时播报,或许需要支付费用了。时至今日,现实情况确实如此。

付费看赛事直播,不能承受之重?

实际上,探索体育赛事直播的付费方案,腾讯并非首创者,这些年围绕足球和篮球,已有多家机构涉足其中,当中包括天盛传媒、新英体育、百视通等作为先行者,那么,这些勇于探索者,最终是否成功了呢?

1.百视通:“盒子”装不下赛事付费直播

百视通在2009年首次提供了多种NBA赛事的付费转播选项,此后不久便与NBA达成续约协议,获得了连续三个赛季的播放权,并开始在包括IPTV、OTT、数字电视以及手机电视在内的多个平台播出NBA比赛,几乎每一场常规赛都能观看视频直播,该公司每年大约转播一千场NBA比赛,确保了常规赛的全程直播覆盖。

百视通IPTV平台上的NBA高清频道,年服务费为299元,单月收费为30元。百视通机顶盒同样提供NBA赛事直播,直播活动安排及收费标准与IPTV服务保持一致。不过,这类机顶盒现已不再销售。历经广电总局多次严格监管,这些机顶设备很难再形成什么市场影响力。

另外,在手机设备上,百视通早在2013年便和各家通信服务商建立了联系,用户支付费用后,能够借助手机网页观看NBA的现场视频转播,这种服务方式持续至今,近两年来,百视通又推出了两个移动应用程序,分别是“百视通篮球”和“Bestv”,体育迷们可以在这些应用中支付费用来观看直播内容,不过每天的直播场次仅限于一场。

百视通针对IPTV端及移动端NBA服务的付费用户数目,表示无法公开确切信息,不过提及,若仅计算IPTV业务,自2009年起,每个赛季的付费用户增幅大约为三成。

2.天盛体育:“吃独食”消化不了赛事付费直播

谈到为观看足球比赛直播支付费用,中国球迷,特别是那些关注英超的球迷,对五年前仓皇离开的天盛体育记忆犹新。

2007年,天盛以五千万美元的价钱,买下了2007至2010年英超联赛在中国大陆的直播权,并且开始效仿天空电视台的模式,在中国打造一个付费电视运营的淘金者。天盛采用的是纯粹的付费转播方式,只在自家的数字付费频道“欧洲足球频道”里独家转播英超赛事,不向任何免费电视台出售版权。

天盛的付费频道里,每月点播英超要花88块钱,要是看全赛季就得掏1880块。球迷们对此反应激烈,不但不掏钱,反而对天盛怀恨在心,觉得它是在强取豪夺。有媒体算过账,现在通过天盛看英超的大陆观众只有3万人,跟以前免费时最火时3000万的观众比,中国英超迷的数量锐减了将近一千倍。

2008年,天盛公司全年损失高达1.9亿元,为改变这种困境,企业持续降低支付费用,并且把转播权益让渡给部分电视台,让他们能够无成本地实施直播。然而,这些措施已无法挽救局面,2010年8月,行事鲁莽的天盛最终走向了倒闭。

3.新英体育:赛事“版权分销+付费直播”勉强度日

二零一零年,IDG携手新雅迪传媒,联手打造新英体育,该机构接替了天盛的位置,斥资三千余万美元,买下了英超联赛三个赛季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传播权益,颇为耐人寻味的是,濒临倒闭的天盛,也是由IDG投资兴办的。新英体育为赢回球迷,打算再度吸引中国民众观看英超赛事,公司引以为戒,不再重蹈覆辙,已同多家电视台与网络平台达成版权转让合约,在此期间,英超联赛将转回无付费的电视播放阶段

2012年,新英体育再次拿下英超2013/14至2018/19赛季的转播权,具体金额成谜,有消息称至少5.7亿元,也有说法接近10亿。如此高昂的投入,迫使新英在打造英超品牌影响力的同时,迫切需要探索适合中国市场的盈利途径。为此,新英体育从2013-14赛季起,着手尝试版权分销与付费直播相结合的业务模式。

以这个赛季来说明,新英运用了这样一种方案,即出售百分之六十的版权让赛事能够免费播出,剩余百分之四十则通过自身平台付费观看,将230场赛事的转播权卖给了腾讯、新浪和乐视,另外新英在自己的平台上进行了全赛季的英超赛事直播,其中包括380场比赛,其中230场是免费的,另外150场需要付费观看。

今年8月,英超首场曼联对决热刺的赛事,新英体育官网及移动端同线付费者超出五十万,人均在线时长达八十分钟。同时,新英体育自有新视觉收费电视频道有三百二十万付费订户观看了这场比赛。再者,到2015年11月头,新英体育给虎嗅透露的数据显示,新英体育网付费者已将近两百万。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在中国拥有大约两亿爱好者,不过其中只有百分之二点五的人成为了新英联盟的支持者。

整体而言,在国内,历经先行者数年尝试,无论成败如何,表面上进展缓慢的付费观赛方式,现已显现出突破的苗头。百视通、新英体育等企业的付费业务也在逐步推进,那么,从正面角度出发,有哪些力量在促进这一模式不断向前发展呢?

2.png

腾讯NBA付费直播_腾讯视频nba直播_体育赛事直播付费模式探索

腾讯5亿美金拿下NBA做付费直播,难道未见前方“尸骨累累”

赛事付费直播,背后有什么驱动力

去年十月,国家层面颁布了促进体育产业进步的指导方针,明确表示将解除赛事传播方面的诸多束缚,力求为相关企业创造更为宽松的经营环境,此举令众多从事体育活动在线播放的数字媒体平台倍感振奋,它们即刻着手争夺体育竞技活动的专属播放资格。乐视体育在2014年12月伊始实现了独立运营,失去NBA版权之后,该公司转而寻求非同质化的竞争策略,把目光投向了关注度相对较低的体育赛事领域,目前其已经获取了涵盖十七种不同运动项目的赛事转播权;腾讯公司无需过多介绍,这笔五亿美元的交易对于新浪和乐视而言,都堪称是极为高昂的代价。

国内有线电视业务一直发展平平,网络电视也持续受到政策限制。体育产业规模持续扩大,CCTV5这类受限多、直播赛程少的传统频道,已无法满足观众看球需求。在政策扶持背景下,操作方便、观看体验好的网络直播服务,包括移动端直播,正日益受到欢迎,腾讯、乐视等网络企业似乎已抢得先机。产业规模扩大,政策方面支持,体育活动网络直播收费,其深层原因还有哪些?

1.技术提升观赛体验

说实话,球迷们的要求并不高,我愿意出钱,只是希望你能提供优质的感受。周围有些朋友前段时间还在抱怨鹅场太冷漠,但是咬咬牙买了会员之后,这几天就开始嚷嚷说4K超高清画质确实过瘾。明白了,不是不能收费用,关键在于收费的东西要有价值。去年,一些订阅了乐视英超直播服务的观众抱怨视频播放经常不流畅,付了费用却无法顺畅欣赏比赛,这要是继续下去,球迷们肯定会强烈抗议。

流畅感受十分关键,制作水准更胜一筹者,往往能吸引更多付费人群,这是行业内的普遍规律。体育赛事转播想要提升吸引力,主要依靠先进的转播手段和出色的评论员团队。当前,尖端科技也成为直播平台竞争的重要手段,比如今年备受关注的虚拟现实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NBA比赛的转播过程之中。体育爱好者与科技发烧友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乐于尝试新事物是他们的一大共性,采用前沿的尖端科技能否吸引更多顾客?

2.支付变得更加便捷

便捷的支付手段是内容付费的关键推动力。以前天盛播放英超赛事打算收费,不过众多球迷始终未能弄清楚具体如何缴费。如今,这类难题已获得妥善处理,网络支付和手机支付变得极为方便。只需轻轻一点就能完成支付,立刻就能享受服务,毕竟动用银行卡和支付账户里的资金,并不会感到特别不适。#双十一购物狂欢后懊恼不已#

3.选择性更多

如今的直播平台,其计费模式远比天盛时期灵活多样,为观众呈现了丰富的订阅选项。以新英体育为例,该平台不仅设有按赛季和按月份订阅的方案,还针对忠实粉丝推出了针对单一球队的付费选择。此外,更为便捷的方式是,观众能够以6元人民币的价格,单独购买某场赛事的直播权限,无需受制于传统的周期性收费框架。

4.多终端体验

现代社会节奏飞快,球迷们很难静下心来,约上几个同伴,畅饮啤酒,守在电视机或电脑屏幕前,欣赏一场足球比赛。满足球迷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观看直播视频的愿望,应当成为各直播平台着重考虑的新方向。腾讯公司以及百视通平台都在努力实现跨设备兼容、提升多终端观看感受:腾讯体育的会员资格,无论是在个人电脑还是手机应用程序上都能通用;百视通也正积极宣传手机软件上的赛事实时视频直播功能。

5.与社交结合,创造更多想像空间

另一种消费观赛的方式能够融入社交元素。花钱观看直播,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是位铁杆球迷。接着,截取1080p蓝光高清画面的图,放到社交动态里,实现无声的展示。再者,假如有很多同好球赛的朋友,可以一次买多个独立赛事的观看权限,把账号信息或者链接分享给朋友们。或者,也可以购买整个赛季的会员资格,把账号赠送给朋友。

6.最重要的是,用户心态在转变

7月3日,爱奇艺发布了《盗墓笔记》的第五集,并且将第一季的所有内容对会员开放了。刚一发布,五分钟内观看视频的请求就达到了1.6亿次,而购买会员的订单请求超过了260万次。早在四月份,爱奇艺就表示他们的在线付费业务正以每年700%到800%的速度快速增加。《盗墓笔记》的热潮退去之后,很多人认为,视频付费的时期已经来临了。各大视频平台,包括优酷土豆、爱奇艺、搜狐等,都在极力争夺各类有价值的版权内容,大量积累核心资源球迷网,并且对于视频会员业务的拓展都抱有雄心壮志。

体育迷们比影迷们显得更为狂热。英国Ofcom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付费电视用户认为“不可或缺”的频道里,25%的人选择了体育台,这个比例明显高于位居第二的电影台(12%)。在国内,95后、00后这些体育迷的新生代,并不像他们的前辈那样,有强烈的偏好于免费获取内容。为内容买单的社会氛围正悄然转变,如同不自觉的沉溺,众多受众或心甘情愿或被动接受,纷纷为有价值的作品投入金钱。

为内容付费,才能有良性循环

观众或许会问,观看比赛为何要收费,播放广告不是也能解决问题吗,过去都不需要花钱的。但从行业角度来看,购买内容是合乎情理的。创作者投入许多精力、资源和金钱制作节目,观众支付费用来欣赏自己喜欢的优质节目;得到支持和赚取利润的创作者,会继续进行新的创作,这才是内容产业需要维持的健康发展模式。

在美国,ESPN、TNT、NBA TV等付费频道会转播NBA比赛。除了这些电视付费频道,NBA官方还推出了联盟通行证,球迷可以花费199美元获得一年的会员资格,能够观看30支球队的赛事;或者选择129美元的会员资格,但只能选择关注5支球队的比赛。此外,从2015/16赛季起,球迷还可以单独购买某场比赛的直播权限。也就是说,无论如何,观看体育比赛都需要支付费用,#美国球迷确实处境艰难#

标签腾讯视频nba直播  

上一篇
腾讯与NBA续约5年!2025年前继续提供全方位观赛体验

下一篇
乔丹第一詹姆斯第二引朋友圈热议!这份榜单动了谁的奶酪?